中江仓山:大力发展扶贫产业 助力精准扶贫
仓山镇距离中江县城有70公里,开车需要一个多小时,打响扶贫攻坚战后,仓山大力发展扶贫产业,通过各项举措推动脱贫攻坚工作进展.这其中,土地成了至关重要的因素。土地流转出去不仅仅能得到工作岗位,还能拿到分红,让贫困户每年实实在在得到红利。钱丰栓,27岁,是响滩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致贫的原因是父亲常年生病,全家的生计就靠她一个人在外地打工维持。2017年,在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仓山镇建成了全县最大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菇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常年有务工人员200多人,其中,精准脱贫户50多人,钱丰栓便是其中之一。她说,爸爸现在身体好些了,在家里养猪,我在基地打工挣钱,收入比以前高,还能照顾父亲。目前,响滩村已有50余户贫困户,依靠这一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流转土地分红和基地打工,摆脱了贫困。
2016年,仓山镇响滩村向县上争取产业扶贫发展资金70万元,投入扶贫产业园作为股本,每年按照总金额的8%作为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分红,5年后股本返回财政。
2017年,第二批11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注入到菇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每年按照总金额的6%作为村集体和扶贫户的红利。其中,红利的80%用于资助响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形成了“公司投资+农户入股+扶贫资金”分红收益机制。仓山镇党委副书记袁勇说,农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取租金,在厂里面打工还能获取劳动报酬,镇上以扶贫产业基金入股的方式来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四川菇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文雄说,今年算起来,每个村民能有2000块左右的分红利润。 近年来,仓山镇政府部门扶持建立了一批贫困户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如“太阳村小龙虾基地”,“响滩村猕猴桃基地”, “响滩村花视界现代休闲观光景区”以及正在建设当中的“宝金村生猪养殖场”,逐门逐户确定产业带动模式。仓山镇宝金村支部书记胡玲说,村里一共养殖2000多头猪,100户贫困户参与融资,每一户在1.5至2万元,每年分红能达到3000多元。针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仓山镇镇政府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产业分红等方式让他们参与产业发展,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脱贫。
仓山镇党委副书记袁勇说,要实现根本性的脱贫只有靠产业,因为产业才是这种造血式的扶贫。日常的帮扶,救助只能是临时性的,是一种输血式的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