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挂面村:初冬时节到 村民生产忙
中江挂面如今已经成为了介绍咱们德阳的又一张名片,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的面条虽然工序复杂,但却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每年纯手工的挂面都是供不应求。从国庆之后到第二年五月份,是中江挂面的主要制作期。近日,记者也在被称为挂面村的中江县觉慧村亲眼目睹了挂面制作的壮观场景。
走进中江县觉慧村,和着冬日的凉风,一股面香味扑鼻而来,因为气候和温度都非常适宜 ,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生产、晾晒挂面。记者来到位于村口的一家手工挂面户家里,主人肖春燕正将一组组均匀细腻的面条从面槽子里取出,拿到户外晾晒。肖大姐说,从打粉到开条到上面、扑面、晒面要经历一两天。中江挂面经过前后五次发酵,面劲道有韧性,下水煮熟后,又变得细腻而柔软,吃起来既养胃又健康,老少皆宜。俗话说,“慢工出细活儿”,中江挂面的制作也不例外,手工通常要经过和面、开条、下桶发酵、扯大小条、上面、扑面、晒面等繁琐步骤。肖大姐告诉我们,面发酵好了,他们就得不停歇地一口气做完。从面粉到面条成形,一般都要做16个小时以上。肖大姐说,最辛苦、繁琐的程序是上面,需要用手搓,一站就是五六个钟头,还需要家人配合。肖大姐家的挂面手艺已经传承了四代人,从她的爷爷那辈起就开始在村里做挂面,她更是从成家之后就一直在家里做面,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她说,这个流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失,如今肖大姐的儿子也继承了做挂面的传统手艺,要把挂面的手艺不断传承下去,不能让喜欢中江挂面的人们失望。
目前,觉慧村像肖大姐家一样从事手工挂面制作的有60多户,占中江整个手工挂面的三分之一。每年全村年产手工面200万斤,能给村里带来1000万左右的收入。觉慧村村主任、觉慧手工挂面理事长李泽说,在传承和保护传统工艺的同时,对所有的挂面户也有了质量约束,从原材料的选择,制作流程等环节严格要求,保证挂面的品质。
作为非遗文化的中江挂面,其历史和工艺最为人们称道,如今,村里一方面在鼓励农户做好中江挂面的同时,也在积极的进行村落风貌改造,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来参观品尝,让村里的老百姓守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