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大量上市 市民食用需谨慎

2017/9/11 11:37:44 发布者:miao_elf 来源:德阳广播电视台 浏览次数:6110
内容提要: 初秋时节,野生菌大量上市,因其味道鲜、营养价值高,因此人们喜欢将其端上餐桌当做山珍美味。而吃野生菌也潜藏着中毒的危险,尤其是从一些地摊或者不规范的市场上购买食用。因此,人们在食用野生菌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切忌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

  初秋时节,野生菌大量上市,因其味道鲜、营养价值高,因此人们喜欢将其端上餐桌当做山珍美味。而吃野生菌也潜藏着中毒的危险,尤其是从一些地摊或者不规范的市场上购买食用。因此,人们在食用野生菌时一定要引起重视,切忌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

  德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姜伟说,每年这个时候,陆陆续续会有因为食用野生菌中毒住院的病人,初期很像胃肠炎的症状,上吐下泻,后期则全身乏力、头晕。医院急诊科医生介绍,每年7月至10月都有食菌中毒的事件发生。不同毒菌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五类:一是胃肠炎型:发病迅速,误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上吐下泻,剧烈腹痛的胃肠道症状,毒粉褶菌、臭黄菇和毛头乳菇、等毒蘑菇可引起此类型中毒,已知的有80余种。二是神经精神型: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还会出现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症状,已知的有60余种。三是溶血型:潜伏期为6小时到2天,症状是突然寒战、发热、腹疼头疼、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全身虚弱无力、烦躁不安和气促。此类中毒症状主要由鹿花菌引起。四是多脏器损伤型:进食毒菌后10至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随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主要是含有毒肽、毒伞肽的种类,如环柄菇属的某些种。引起这类中毒的20余种。五是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引起这种类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亚稀褶黑菇,死亡率较高。姜伟表示,有些严重的病人可能会影响内脏功能,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严重的病人可能会出现性命危险。

  预防野生菌中毒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食用它,但是对于一些特别喜爱野生菌的朋友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不容易。不过,只要掌握一定的辨别知识,野生菌也能安全的成为餐桌上的美食。吃野生菌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采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

  2、采来的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没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了。

  3、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曾吃过的,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

  4、吃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5、吃完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尽快转送医院诊治。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