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他们来成都之前,跟李克强总理聊了什么?

2016/7/23 10:46:54 发布者:shaoan 来源:中国政府网 浏览次数:4235
内容提要: 今明两天,来自G20成员和受邀嘉宾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以及世界银行、亚投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的负责人聚首成都,参加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共话全球经济议题。

  今明两天,来自G20成员和受邀嘉宾国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以及世界银行、亚投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合组织(OECD)等国际机构的负责人聚首成都,参加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共话全球经济议题。

  与会嘉宾中,自然包括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尼……等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

  而他们在抵达成都之前,刚刚在北京同李克强总理举行了“1+6”圆桌对话会。

  他们聊了什么?他们又将带着怎样的对话成果来到成都呢?

  2016年7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与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里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卡尼共同举行“1+6”圆桌对话会。这是李克强总理首次同时会见六大国际组织“掌门人”,现场到底是何场面,总理与各位“掌门人”有哪些互动?独家精彩图集带你一睹为快。

中国日报 武治义 摄

中国日报 武治义 摄

中国日报 武治义 摄

中国日报 武治义 摄

中国日报 武治义 摄

新华社 姚大伟 摄

新华社 姚大伟 摄

新华社 盛佳鹏 摄

中国日报 武治义 摄

  延伸阅读

  7月22日,北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六位主要国际经济金融机构负责人举行“1+6”圆桌对话会。到底是哪六位重量级“掌门人”?他们各自代表的是什么机构?

  世界银行

负责人:

世界银行行长 金墉

  简介:

  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世界银行集团,成立于1945年,以消除贫困为目标,主要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中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与投资。中国自1981年以来在西部大开发、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教育等很多项目上都获得世界银行的贷款支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负责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简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与世界银行同时成立、并列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之一,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中国是IMF创始国之一,目前是该组织的第三大股东。

  世界贸易组织

负责人: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 罗伯托·阿泽维多

  简介: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前身为关贸总协定,总部位于日内瓦,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拥有163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国际劳工组织

负责人:

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 盖伊·莱德

  简介:

  是一个以国际劳工标准处理有关劳工问题的联合国专门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该组织曾在196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该机构的宗旨是,促进充分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劳资合作,改善劳动条件,扩大社会保障,保证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与卫生,获得世界持久和平,建立和维护社会正义。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也是该组织的常任理事国。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负责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 安赫尔•古里亚

  简介:

  经合组织成立于1961年,总部位于法国巴黎。它是由34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两大金融机构不同的是,该机构并不提供基金援助,主要是给政府间政策制定提供场所。目前,中国尚未参加经合组织。

  金融稳定理事会

负责人:

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 马克·卡尼

  简介:

  该机构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其前身为金融稳定论坛(FSF),是七个发达国家(G7)为促进金融体系稳定而成立的合作组织。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2009年4月2日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G20)金融峰会决定,将FSB成员扩展至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G20成员国,并将其更名为FSB(FinancialStabilityBoard,简称:FSB)。

“1+6”圆桌对话会

  中国和与会各国际组织达成8大共识:

  一、宏观经济领域

  形势:

  短期内总需求将继续疲弱,而供给侧政策需逐步产生效果,因此需平衡长短期发展目标,综合施策。

  施策: 

  1、货币政策应继续支持经济活动,保持价格稳定。

  2、财政政策应保持灵活性,以促进增长、创造就业和提振信心,并确保可持续性。此外,在财政规则框架内,财政政策还应致力于支持结构性改革和防范化解财政风险。

  3、结构性改革需根据收入水平、经济所处周期和政策空间等具体国情并与其他政策协调,支持经济增长。

  4、落实金融改革对于提高金融体系的韧性非常重要。

  5、精准和有效的政策立场沟通有助于增强信心,提高政策的有效性,降低负面溢出效应。

  二、结构性改革领域

  改革方向:

  放松管制,促进竞争,支持创新,推进财政改革,促进贸易和投资,强化金融体系,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改善基础设施,增强环境可持续性,促进包容性增长。

  措施:

  1、各与会国际组织支持G20成员确定结构性改革的优先领域和指导原则,建立一套指标体系,更好地评估和监测各成员结构性改革进展及其是否足以应对结构性挑战。

  2、各与会国际组织发挥专业优势,为G20结构性改革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分析与建议。

  3、中方将与各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支持G20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各成员和全球出台深化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行动。

  三、创新领域

  背景:

  在人口结构改变、资本回报逐渐降低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正在重塑经济,并提供了在生活各领域激发效率、改善服务的新途径,创新作为长期经济增长的源泉在未来将变得更加重要。

  措施:

  1、支持G20在创新、新工业革命和数字经济等领域制定行动计划及指导原则;支持涵盖上述领域的G20专题工作组继续开展工作。

  2、在创新和数字经济这两个相互交织的领域采取行动,包括对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新技术和技能进行投资,能够为新的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

  四、贸易投资领域

  寄望:

  1、我们呼吁WTO成员保持区域贸易协定的透明度和包容性,并确保其向其他成员开放。

  2、我们欢迎WTO巴厘和内罗毕部长级会议取得成功,敦促WTO成员尽快落实会议成果,尤其是实施《贸易便利化协定》以及取消农业出口补贴。

  3、我们欢迎G20在贸易投资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包括G20在协调贸易和投资政策上采取更加有效的行动。

  五、劳动就业领域

  形势:

  当前,世界的就业状况和经济增长趋缓,许多国家的就业和工资增长前景黯淡,不平等现象更为严重,全球都存在减贫动力受挫的风险。但中国等一些大型经济体劳动力市场情况好于其他经济体。

  措施:

  1、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3、加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在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同时,努力实现了就业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

  4、积极参与国际劳工治理,积极推动ILO南南合作。

  六、金融监管改革领域

  寄望:

  1、我们呼吁各方全面、一致、及时地完成既定改革措施,为投资、贸易和经济增长提供开放稳健的金融体系。

  2、我们期待FSB、IMF和国际清算银行总结宏观审慎框架和工具的国际经验,促进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

  3、我们积极支持FSB为让技术创新以稳健和灵活的方式释放潜力,而不断识别新型风险和促进国际合作所做的努力。

  七、可持续发展领域

  措施:

  1、确保经济快速增长需要具备以下要素: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合理有效的基础设施投资,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民营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吸纳就业。

  2、同时,我们还呼吁各国通过其他政策,包括增加教育和卫生投资推动机会平等(包括社会性别平等),确保社会各阶层都可以从经济增长中受益。

  3、各方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性挑战,包括流行性疾病和其他全球性公共健康风险(如寨卡病毒、埃博拉病毒、抗生素耐药性等),武装冲突和强制性移民,以及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等。

  八、国际经济治理领域

  寄望:

  1、我们认为,有必要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完善和改革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提高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

  2、我们重申保持一个强劲、以份额为基础、资源充足的IMF的承诺。

  3、我们一致认为,此次圆桌对话会取得了富有建设性的成果。我们一致同意推动圆桌对话会常态化、机制化,并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再次举行对话会。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