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北城墙确定 古城成功合围

2016/1/28 14:49:22 发布者:赖非林 来源:德阳全媒体 浏览次数:6088
内容提要: 今天,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经过五年发掘和调查,陆续在三星堆遗址北部发现五道城墙,确定了古城范围,并发现极可能是宫城的城中小城和大型建筑遗迹。证据表明,三星堆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时期都十分繁荣。

  今天(28日),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经过五年发掘和调查,陆续在三星堆遗址北部发现五道城墙,确定了古城范围,并发现极有可能是宫城的城中小城和大型建筑遗迹。种种证据表明,三星堆遗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时期都十分繁荣。

  北部五道城墙合围两个小城 三星堆古城址初现

  2013年秋至2015年夏,考古人员陆续在三星堆遗址北部发现真武宫城墙、青关山城墙等5道城墙,始筑年代均为夏代晚期的几道城墙还可合围成面积将近46万平方米和8.8万平方米的两个小城。随着外廓城北城墙的确认,以及月亮湾小城和仓包包小城的合围,三星堆城址,尤其是北部的城圈结构已基本清晰。这对于认识三星堆城址的聚落结构具有深远意义。

  三星堆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时期都很繁荣

  考古人员在发掘青关山城墙的过程中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夯土台面,台面偏北区域发现两排23个柱洞,柱洞直径最大可达40厘米,最小也有20厘米以上,应是一座大型建筑。该夯土台面和台面之上大型建筑的发现,加上历年来在遗址内大面积、大量发现的同时期遗存足以表明三星堆遗址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同样是成都平原的中心遗址之一。

  考古人员新发现青关山土台及3座大型红烧土建筑,经过勘探得知,土台面积近5500平方米,厚约4米,由夯土、红烧土和文化层相间叠压堆积形成,其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至西周时期。
  土台和青关山之间宽约20米的凹地内填充的多为西周至春秋时期生活堆积,也发现有出土大量西周时期完整陶器乃至玉璋、绿松石和金箔片等高等级文物的灰坑、灰沟和房址等,这表明三星堆遗址在西周时期,至少在西周早期仍比较繁荣,并未极速衰落。

  城中月亮湾小城很有可能是三星堆宫城

  考古人员在青关山土台上相继发现3座大型红烧土建筑,其中有建筑面积逾1000平方米的单体建筑基址,长逾65米,宽近16米,是三星堆遗址迄今为止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可能为干栏——楼阁式建筑,部分遗迹由红烧土块垒砌,并夹杂有大量的卵石,红烧土块大多成形似砖,应为异地预制。其它两座建筑其中一座与前者年代基本相当,另一座年代较早。青关山土台和3座大型红烧土建筑的发现表明这一区域属于遗址核心地带,极有可能是当时的高等级人群活动区域。月亮湾台地历年也发现有陶瓦等重要遗物,可知该区域也十分重要。将青关山土台和月亮湾台地包围在内的月亮湾小城很有可能是三星堆城址的宫城。

 

 

浏览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