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发现陶骰子和陀螺骰子
2015/10/28 17:55:41
发布者:赖非林
来源:德阳全媒体
浏览次数:13508
内容提要:
什邡“箭台村遗址”近日发现一枚距今两千多年的夹砂灰陶骰子,这是目前我国首次发现的陶骰子和陀螺形状的骰子。如果最终确定这枚骰子所属的时代为东汉的话,能将骰子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时间从东晋时期提前到汉代。
德阳市考古研究所近日在什邡元石镇城西村“箭台村遗址”发现一枚距今两千多年的夹砂灰陶骰子,这是目前我国首次发现的陶骰子和陀螺形状的骰子。
经测量,这枚六面体的骰子高1.8厘米、直径1.8厘米。与普通六面体骰子不同,这枚夹砂灰陶骰子中间粗,两端细,呈陀螺状,在陀螺状的腰身上刻有圆形的点。
记者看到,骰子四周是呈六面体,上下两段都有圆形轴,在骰子的四周,还分别刻有一到六的小圆窝。
出土这枚骰子的地方为汉代遗址,考古人员曾于2012年11月在此发现大量绳纹板瓦、筒瓦、夹砂陶片,以及少量卷云纹瓦当、石纺轮和宋代瓷片。
据什邡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杨剑介绍,骰子本身它也是反映了当时我们古代社会的生活史,尤其是文化交流史等等,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线索。
骰子是中国博戏中六博之一,被视作中国博具之祖,传入中国是在东晋时期。现有资料表明,在古印度、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等骰子起源较早的地区,未见到这种陀螺形骰子。
业内考古专家一致认为,如果骰子的年代一旦确定为汉代,讲对研究中国骰子的起源、演变和传统骰子的形制、使用方法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
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介绍,如果通过研究能够最终确定这枚骰子所属的时代为东汉的话,它就将骰子传入中国的时间提前了一百多年,对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和汉晋的时候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德阳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成镔 陈晨 王若衡 什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