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打算指导任何人的创业指南
个人认为,大学毕业的第一年和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是创业的最好时机。
大学毕业的第一年,若无病榻之上的双亲要供养也无按揭贷款的学费要偿还,约一两志趣相投的好友,开个迷你工作室或者小而美好的奇趣小店,倒不失为一种简单可行的创业方式。我熟识的一名南京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李欣,在大学时候就是一名骨灰级的“肉粉”(喜欢多肉植物的粉丝对自己的称谓),两年前, 从学校出来的她没急着找工作,非常正式地给父亲递交了自己的创业计划书,给全家做了一下像模像样的“路演”后,获得了父亲提供的两万元的“风投”资金,,在芳草地旁边的小街上租了一间十五平米左右的闲置铺面,自己刷墙,自己手绘墙面,用旧货市场淘来的货架和自己DIY的装饰品组成了一间迷你日系风的多肉植物专卖店,通过网络向同城的“肉粉”推广,一时竟客如云来,生意爆棚。
今年年初,她转让掉生意蒸蒸日上的小店,应聘到成都一家著名的外企做法律顾问。谈及当初开店的初衷,这个不过二十五岁的女孩告诉我:“辛苦读那么多年的书,努力考到律师资格证,自然不是为了开个小店,以此谋生。只是想在衣正轻马正肥的时候,停下来,做一些与工作与生计无关,只过与兴趣有关的事,人生那么长,可以大肆挥霍的时间其实很短,如果错过了大学毕业之后的空窗期,估计要等到退休之后了吧!而独自打拼的这段创业经历,更是让我尝尽人情冷暖,褪进学生的稚气,更能与社会接轨。“
大学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无论出自哪个名校,即使有幸去到世界五百强,不外都是从茶水小妹、跑腿小弟做起,比职业技能更重的,是手勤腿勤的职业态度。即使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今天,不闻窗外事的的毕业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还是在臆想,有一份月薪上万,工作弹性,老板仁慈的美好前程在等待。复印文件,清点库存、发宣传单这些小事哪里是名校毕业,英语六级的高材生应该做的事,也难怪一位做HR(人力资源管理)多年的朋友感叹,太多的社会新鲜人,甚至连试用期都没过,就频繁跳槽,几年下来,公司换了一堆,技能却毫无长进。
独立创业却是需要身兼数职把十八般武艺通通使出来的,在老总和文员的各种角色从轮番体会。而对于初次创业的毕业生来说,项目自然会选自己擅长的,既然苦是自己找来吃,整个过程也会苦中有乐,一翻摸爬滚打下来,如果创业成功,从此便步入康庄大道,万一失败,以过来人的身份重入职场,自然会多一份练达和沉稳,收获的是够用一生的经验,磨练的是年少轻狂的脾气。
因此,对毕业生来说,初次创业一定是与兴趣和特长相结合,原始投入最好不超过家庭年收入的一半,资金不够时,可以通过众筹或是向相关机构申请创业扶持基金的方式进行。把创业的时间定在两年以内,如若失败,就整理心情,做个踏踏实实的上班族
当然,对于选择在职场上甘愿从跑腿小弟做起的毕业生来,人生的第二个黄金点是入行后的第五到第十个年头之间。在职场上, 有一种说法,叫做3年做熟、5年专家、10年领袖,在信息更替如此之快的互联网时代,如果能扎实在一个领域做上五年以上并小有成绩,那么基本具备独立创业甚至吸引风投的资本。纵观品牌公司的高管,基本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自立门户,尝试创业。此时创业,即使没有丰富的积蓄但也不至于让自己生活狼狈,专业领域的知识已驾轻就熟,敢于有创业想法的人,大多头脑灵活,早已通过公司的平台为自己积累了不少的人脉和资源,具备了创业的基础条件,只是此时,大多数人已成为家庭的中流砥柱,创业风险需控制在个人可控的范围之内。对此时的创业族,我个人的建议是:
1、与其成为老东家的竞争对手,不如选择成为他的下游供应商,毕竟你更了解他的需求。
2、离开前妥处理好职场遗留问题,坦诚与前领导仔细沟通,转身之后,他们都可能成为你创业路上的支持者。
3、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创业初期缺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优势互补的战友。
时不时与前同事互动,他们总能带给你关于这个行业最新的资讯。
(文:丁盏合 图:向红)
关注城市生活,讲述德阳故事。《创业正当时?》、《踏实就业,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幸福》......更多精彩请翻阅本周五出版的第29期《城市新报》(市区各邮政报刊亭、汇文书屋、实惠书店有售。)
同时,热情欢迎你给我们提供更多鲜活有趣的城市生活报道题材,联系QQ:51337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