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长眠他乡70余载!这位绵竹籍烈士的“家”找到了
日前,一位烈士寻亲志愿者联系了绵竹市融媒体中心官方账号,希望借助媒体力量,为长眠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烈士陵园的四川德阳籍烈士张永作寻找家乡及亲人。
接到求助后,绵竹市融媒体中心立即联系了绵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并把从烈士寻亲志愿者处了解到的关于张永作烈士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告知。于是,一场为张永作烈士寻亲的工作就此展开。
烈士寻亲志愿者发来的信息上显示:张永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培训第七师三七团三营九连战士,籍贯是四川省绵竹县六区口社村(系今德阳市代管),1953年4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重伤牺牲,年仅24岁。如今,他长眠于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烈士陵园,立碑时间为1953年4月16日。墓碑位置在第6排左数第20号,70年来一直没有亲属拜祭。
由于对方提供的信息不完善,绵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经过多方查询,并没有在绵竹境内找到“口社村”这一地名。在翻遍了绵竹市烈士英名录、抗美援朝烈士名录等资料后,也没有见到该烈士的名字。于是,他们与黑龙江省鸡西市梨树区的烈士陵园取得了联系,进一步了解烈士信息,并通过向富新镇、什地镇发出寻找协助,先后走访了富新镇、什地镇可能知情的年长村民、民兵连长和其他村干部,进一步对张永作烈士的事迹、身份等进行调查核实。
图为绵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到什地镇走访
“张永作一家原来就在这住,那时我还小,只晓得他1951年的夏天参加志愿军去抗美援朝就一直没有回来。直到有一天,上级部门给他哥哥送来了牺牲告知书和抚恤金,我们才晓得他已经在战场上牺牲了。”
得知绵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正在了解张永作的相关情况,今年87岁的什地镇红社村3组村民孔庆云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张永作原本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妹,但十分不幸,这些年都已经相继离世,曾经居住的房屋就挨着他现在住的地方,但是经过时间洗礼,已经不复存在。
查询资料、核实信息、走访调查......历时一个多月,在绵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及相关镇村的帮助下,终于确认了张永作烈士的家乡——绵竹市什地镇红社村3组。
“我们确认了张永作烈士的身份和家乡后,第一时间与烈士寻亲志愿者进行了回复。”绵竹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帮扶援助股负责人阳磊说,尽管寻找过程艰辛,但能够帮助烈士找到故土,也是一种慰藉。他们将把张永作烈士的名字纳入抗美援朝牺牲烈士名录之中,并把他的名字镌刻在绵竹烈士纪念广场英烈墙上,接受全市人民的祭扫瞻仰。
来源|绵竹融媒
编辑|蒋晓曦
责编|黄辉 李思瑶 邓伟林
主编|张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