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从“输血”援建到“造血”合作 芦山“刷新”十年巨变
2023/4/21 18:27:00
发布者:尛包包
来源:德阳市广播电视台
浏览次数:8436
内容提要:
2013年4月20号,芦山发生强烈地震,灾后德阳迅速启动对口援建工作,数百名干部、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医生等援建者赶赴芦山,倾情帮助芦山人民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十年弹指一挥间,芦山已浴火重生,焕发出美丽新颜。
在“4·20”芦山强烈地震的震中龙门镇,道路宽阔整洁,一排排青瓦黄墙的小楼错落有致。临近傍晚,李二哥烤鱼店的老板李连强和妻子正忙着准备食材。
在灾后重建中,李连强所在的青龙场村打造起龙门古镇旅游景区,他依托分配的住房做起了生意,随着游客的增多,古镇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这一切都得益于德阳大桥的建成。地震后,青龙场村进出芦山县城唯一的龙门老大桥成了危桥,德阳投资1400多万元,用时8个月,为村民架起了出行通道。
除了在完善基础设施等输血功能上加强援建工作外,德阳还在增加灾区造血功能上下功夫。2014年1月,德阳市援建芦山县财政资金用于芦山县产业集中区标准化厂房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在短短半年内,德阳援建者圆满完成了2.4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建设。
作为芦山县产业集中区灾后重建招商引资的首个项目,德阳产业援建的“旗舰”四川琪达实业有限公司芦山琪雅服装厂在这里扎下根来,当地村民李琼在厂里工作9年了,如今已经从车间的一线工人成长为工段长。
在琪雅服装厂,像李琼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还有很多,该厂现有两条生产线,工人140余名,人均月收入逾4000元,95%以上的员工都是本地人。
十年来,芦山的灾后重建和后续提升工作远远超出重建规划目标,如今,芦山工业、农业、旅游等发展迅速,各项社会事业和经济正驶入发展快车道。
记者|德阳台 谭东
编辑|邱晨
责编|黄辉 李思瑶 邓伟林
主编|张玉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