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槐村村民们幸福生活比蜜甜。

川报观察记者 肖雨杨 摄

7月20日,《四川日报》视觉四川图片版报道了德阳市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扎染走秀品味乡愁”的图片专题。这场秀,走出脱贫致富的变化、秀出村民的幸福生活。就在今天,7月22日,《人民日报》第10版经济以“乡村时装秀”为题大篇幅转载了此组图片稿件。

7月20日四川日报•视觉四川版面一览

高槐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小山村,能有如此“魔力”荣登两大党报呢?让我们用图片回顾下这个贫困村的蝶变过程……

7月22日人民日报版面一览

高槐村,距德阳市中心7.5公里,曾经是典型的贫困村。2014年第一家“不远咖啡”

落户高槐村,后陆续吸引了数十家乡村咖啡和家庭农场落户,成为小有名气的“咖

啡村”,加之德阳市山地自行车协会等入驻,逐渐形成了“运动+休闲+文化”的高

槐特色休闲模式。












































高槐村一家扎染文创小院内,村民身着扎染服装在扎染幔帐前留影。

近两年,依托咖啡主业,高槐村又引进3D打印、乡村音乐、青溯植染、

“非遗”潮扇等新业态14个,将其发展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文创小镇”。


























高槐村,诗意田园的画境扑面而来。

特别的是,高槐村还陆续吸引了设计师、返乡创业者、技艺人和艺术家等

“新农人”“新村民”进驻,逐步形成了德阳周边最有活力和创新思想的

小气候群,以“原住民+新农人+新村民”的众创、共建新模式,助力乡

村振兴。

























木刻手艺人欧阳才俊(左)入驻高槐村,创立了自成一派的“高槐木刻”。


杨雯子(左)在高槐村运营起一家服装展示体验馆,过起“新村民”惬意而雅致的生活。


高槐村已有22家乡村咖啡店,形成了以“咖啡产业”为主体的“咖啡村”。


高槐村里处处飘着咖啡香。


2014年,胡榕(右二)在高槐村打造了第一家咖啡馆。后来,喜欢植物扎染的她又开起了扎染坊。



高槐村旧貌(德阳市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高槐村旧貌(德阳市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高槐村旧貌(德阳市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


高槐村旧貌(德阳市旌阳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