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开兴:“农民诗人”的幸福田园生活
他被人们叫做农民诗人,如今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在90年代他被评为全市劳动模范,六十多岁仍愿意背起竹筐捡路旁垃圾。一辈子勤勤恳恳,不求回报,收获了丰富的人生感悟。
刘开兴出生在新中国诞生的那一年。用他的话说,自己是个地道的农民,特殊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他不一样的人生情怀。记者造访他家时,刘开兴正和他的几位老朋友聊天写对子。 “耕读传家”是刘开兴家流传至今的一条家训。意思是,当农民的,勤劳耕作是根本,但读书明礼也必不可少。他平时没事儿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看书、看新闻,时不时也有感而发作诗一首。受父亲的影响,刘开兴从小对文学礼义有着浓厚的兴趣,读诗可以明志,读史可以知兴替明得失。在诗文历史文化当中,他逐渐找寻到了自己人生的宗旨。学生时代的刘开兴更是几乎把讲国文的老师当作偶像一样崇拜,这么多年过去了,上学时的情景他依然历历在目。他说,初中时候学白居易的《卖炭翁》,我至今可以一字不差背得下来。
因为读过几年书,初中毕业后,刘开兴回到仓山小镇当起了生产队长,那时他们在当地普及科学种田,干得有声有色,这一干就是近二十个年头。在那个农业发展热火朝天的年代,每个人都是拿出浑身的力气在赶超别人赶超自己。转眼,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到仓山小镇,青年一代跟上时代潮流理所当然,刘开兴也在那个时候投入到改革大潮中,下海经商了,但生性纯良的他在那时却没能大展拳脚,留下了诸多遗憾。刘开兴很快从生意失利中走出来,后又在建筑行业有过十多年摸爬滚打的经历。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加之家庭的重任落在他的肩头,尤其是身为残疾人的二哥临终托孤,让他不能再有更多走出去发展的念头。刘开兴家有八兄弟,手足情深。当年只有他一人留在父母身边,其他的兄弟都在外工作,常年难回家照顾,无论是照顾子女还是为父母养老送终,他都扑在前面,只要家庭需要他,就算牺牲自己的前途,刘开兴都心甘情愿地为亲人付出这一切。儿女们都说,父亲这是有大爱的人,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我觉得很骄傲也很荣幸。
几年前,赋闲在家的刘开兴又主动当起了清洁员,他看到家门口的一条马路两边总有许多丢弃的垃圾,就每天拿着筐子出门捡拾。刘开兴说,人生一世总得应该做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国,如果只为自己活着毫无意义。如今,已年近70岁的刘开兴早已安享这样其乐融融的生活,一大家人聚居在这个安静的庭院里,独享这份清闲。他说,他还有个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把家里的故事写成书,让更多的人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