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新借助电商谋发展 撸起袖子加油干
如今有了互联网,商品销售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了,旌阳区德新镇有鲜花饼、猕猴桃、羊肚菌、娃娃鱼等诸多特色产品,当地政府正谋划借助电商平台,让百姓手中的土特产销往全国。
15日下午,德新镇将辖区各村的特色产品种养殖大户召集起来,进行电子商务培训,让他们了解最新的网络销售经营模式。
张远华是龙泉村的粮食种植大户。他种了大半辈子的庄稼,一直在摸索靠地赚钱的方式。去年,张远华到绵阳学习了羊肚菌种植技术,回来与人合伙种了30亩地,一年下来每人都赚了几万块钱。在张远华的眼里,赚几万块钱显然不够。他说,都是收购商到地里来看东西给价钱,双方讨价还价好麻烦,有时还闹得不欢而散。
与张远华的烦恼不同,开食品厂的张强不怕东西卖不出去,而是怕遇到老赖。张强的食品厂生产鲜花饼等20多种食品,虽然也进了各大超市,但张强觉得流通环节太繁锁,找代理商打通关系不容易,追货款遇到老赖也大伤脑筋。他说,遇到最多欠账3、40万的,追回这些钱太难了。
通过听培训课,两人觉得今后应该撸起袖子加油干,自己的东西可以借助电商卖出好价钱,张远华希望通过电商市场将产品卖得更好更多,而张强希望通过电商能降低开店的成本,没有欠账。
在德新镇,搞种养殖的人还不少,产品有猕猴桃、多肉植物、澳洲龙虾、娃娃鱼等,但都因为销售方式过于传统,很难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镇政府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培训,让干部转变观念,让村民转变销售方式,让德新镇的特色产品借助互联网平台走向全国。
来自旌阳区商务部门的统计数据,电子商务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仅去年一年,旌阳区全区的网络交易金额达60亿元,其中特色产品交易占了极大份额,卖出和买进的比例在1:7左右,而这里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商务部门预计,今年旌阳区的网络交易金额有望突破80亿元,希望有更多的地方特色产品卖出去。比如去年双东的东美枣过去最远只卖到成都、绵阳,去年包装后卖到全国30个省,收入提高了5倍,种植面积其实并未增加,希望这种电商奇迹能够在德新重演一次。
德阳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林永炳 刘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