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正式启动专项整治!涉及广场舞、打陀螺、小区麻将→
2023/11/24 9:48:00
发布者:ice
来源:德阳市广播电视台
浏览次数:3688
为深入推进公安机关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德阳公安结合德阳实际
优化“我为群众办实事”
20条为民服务措施
↓↓↓
其中一项为民服务措施为:
开展噪音扰民问题专项整治
针对广场舞、打陀螺、小区麻将等多发性噪音扰民问题,联合城管部门定期开展专项巡查检查。凡接到群众治安投诉,第一时间开展现场依法处置。
噪音是“慢性毒药”
有极大的危害……
2021年世界听力报告显示
全球有15亿人患有听力损失
其中4.3亿人
有中度或以上程度听力损失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
2050年全球将有
近25亿人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
至少7亿人需要康复服务

噪声危害无处不在
让我们一起科学认识它
噪声
看不见的杀手
01
关于噪声的「N个误区」
什么是噪声?
“噪声就是90分贝以上的声音,低于90分贝的都不算噪声。”
“优美的音乐不算噪声,路边施工的声音才是噪声。”
……
以上关于噪声的常见误区
你中了吗?
从卫生学意义上讲,凡是使人感到厌烦、不需要或有损健康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即使是优美的音乐,如果它干扰到人们的睡眠或思考,也属于噪声。

02
耳鸣、紧张、抑郁……
盘点噪声的「N宗罪」
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
主要表现如下↓

对正常人耳能引起音响感觉的声压称为听阈声压或听阈。
噪声引起的听阈位移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暂时性听阈位移属于可恢复的生理性改变;继续接触高强度噪声,就可能发生永久性听阈位移,早期以影响高频听阈为主,长期以往会导致全频受损,甚至噪声性耳聋,属于不可恢复的改变。

除造成听觉损伤外,噪声还可诱发多种其他疾病,如头痛、头晕、耳鸣、失眠、全身乏力等,还可使肠胃病和溃疡病发病率升高,对心血管等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等。说是「N宗罪」都不为过。
第一宗►引发耳鸣
耳鸣是一种听觉障碍,其特征是:在没有外部声源的情况下,耳朵会听到声音(铃声、嗡嗡声等)。

耳鸣有两种类型:主观和客观。主观性耳鸣最常见,仅患者本人能听到耳鸣声,检查者不能听到;客观性耳鸣时,除了患者可以听到耳鸣声外,医生通过听诊设备也可以听到。
尽管耳鸣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楚,但噪声暴露可能是影响因素之一,故耳鸣可能与由耳蜗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听力下降有关。高频听力损失可引起高音调的耳鸣,低频听力损失可引起耳鸣。
第二宗►引发心血管疾病
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罹患心脏病的概率明显增加。

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人体可出现神经衰弱、失眠症状,失眠又会导致心跳加速、交感神经兴奋,容易诱发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
第三宗►增加压力、烦恼指数
喧闹的噪声可以使人们感到困扰和压力,甚至使他们无法入睡。这种烦恼程度受到工作场所人际关系质量、工作本身产生的压力水平的影响。

数据显示,约35%~40%的上班族认为55~60分贝的噪声非常令人讨厌。德国把使精神紧张的噪声标准设置为55分贝,但如果噪声源是连续的,则上班族的容忍阈值水平低于55分贝。
第四宗►导致抑郁、焦虑

噪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抑郁和焦虑。听力障碍者,包括噪声引起的听力障碍者,可以通过使用助听器缓解症状。不寻求治疗的人比寻求治疗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高50%。这些心理影响会导致自我保健、工作宽容和孤立感降低,进而对身体造成损害。
第五宗►影响认知发展
当儿童经常暴露于干扰语音的噪声水平环境中,听觉处理功能会受到损害,他们可能会出现语音或阅读困难。

康奈尔大学在1993年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噪声环境中学习的儿童在辨别单词以及各种认知发展方面出现延迟情况。还有证据表明,与那些在安静环境中学习的孩子比较,在嘈杂的教室里学习的孩子更可能出现语音理解困难。
03
别再「虐耳」
耳罩、耳塞戴起来!



以上三张图是护听器,是暴露于危险噪声中时戴在耳朵中或耳朵上方的耳朵保护设备,预防噪声损害听力。
护听器可以降低(但不能消除)进入耳朵的噪声,还可以预防噪声引起的其他影响(如耳鸣和听觉过敏)。正确使用和护理护听器,可减少外耳感染的机会。

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可选择的护听器类型,包括耳罩、耳塞、电子听力保护装置和半插入式装置等。我们还可以通过听力保护适合性测试系统来测量个人听力的衰减等级。
科学护耳
实现主动健康
(来源:健康德阳官微、德阳公安、韶关市卫生健康局)